close
  • 為何台灣有如此多的評鑑?
  • 評鑑與教育品質有何關係?
  • 我們需要統合視導嗎?
  • 我勳要教師評鑑嗎?

相信一開始教育部的利益是良善的。為鼓勵學校推廣優良的教育理念且真正落實於教學之中,如同海洋教育、防災演練等等,但是若沒有監督體制,則無法確保是否能夠正確實施,因此產生了評鑑,但一項又一項的活動衍生出一種又一種的評鑑,最後聚沙成塔變成海量般的評鑑。

一開始相信透過評鑑我們可以從第一線的角度了解到一間學校的特色以及課程設計,相信透過評鑑可以看到每間學校的優點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透過找出問題進而改善的方樣,就有機會改善教育品質。但從另外一個觀點來看,學為了追求所謂的「優良、重點發展學校」,開始把精力放在紙上作業,身兼行政的教師開始因為行政而疲於奔命,這樣的惡性循環下,真的有辦法達到一開始的美意嗎?

我的想法是「需要的」,最原始的評鑑是直接視察,但是如同人們如果真想改變自己的個性,一定是先內省再透過外在力量的推展而達到改變的本意。而統合視導是經由校內自評後,再透過視察來達到評鑑的本意,因此在自評這一塊的出發點是良好的。只是給誰評?如何評?等等問題太多,一位教師的教學觀摩該由教師自我評鑑嗎?這樣不會淪為紙上作業嗎?透過學校自評自省的方式找到應該改善或是可以持續增強進行的優點,這樣的出發點很棒,但是自評的規準在哪裡?這些是在上位者真正需要考量的。

我的想法是「需要的」,但是怎麼做、配套措施是什麼則是跟現今的教師評鑑規準不太一樣。一開始的想法是可以透過教師評鑑「淘汰不良教師」,但與勝賢老師於課堂上討論後,發現確實現金要淘汰正式教師的步驟、程序多且耗費大量金錢,在這樣的觀點下,似乎利用教師評鑑淘汰不良教師是事倍功半的行為。

但若是教師評鑑用意是在「增進教師專業教學」這一塊,似乎是可行的,如同俗語「受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透過同儕教師間的觀摩學習、建置自我教學檔案提供他人參考、創辦不同領域教學社群增進教學知識等,若評鑑的用意是在督促校與校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學習,這樣的用意則是良善的。假設不良教師經過強迫參加教學社群、觀摩學習,則不能說立即改善,但若能從中習得一些技巧進而轉化自我教學,豈不美哉?

現實層面來說,學生有期中考、期末考等,透過考試我們可以了解學生學習的成效,而教師除了取得教師執照、成功通過教師甄試等方式外,便再無任何考驗或是測驗來確保教師教學的品質,也正因為如此,才開始有人質疑不良教師的存在,若能透過評鑑讓大家了解自我教學的優點與弱點,進而改善自我教學,便是提升教師教學效能的作法。只不過教師教學的好與壞是主觀的,如同選擇題與申論題,一個是有正確解答而另外一種則是無正確解答。教師的教學也如此,沒有最標準的教法,只要是能夠幫助學生學習的教法即是好的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814300 的頭像
    s814300

    阿珊兒的教師路

    s8143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