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討今日的主題前,應該先對「成功」做定義。以傳統的思想來說,成功代表著可以賺很多錢、擁有較高的社經地位。就這樣的觀點來說,要獲取成功,最快捷的方式似乎就是念書,努力念考取好學校,接著進度一家大型公司或是成為醫生、律師、教師等,但並非每一個人都可以遵循這樣的步伐,透過不停傳遞相同概念的教育,老是培養出同樣一批人才,但社會真有如此多的需求嗎?難道從事其他工作的人就不算成功嗎?
與其說教育最大的問題是追求「成功」,倒不如說是台灣人對於成功的定義太過狹隘,總是量化成功,而忽略了成功背後的意涵,固然賺取能夠溫飽的金錢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從事每一項工作中,是否能夠從工作中尋求幸福感、滿足感及成就感,這三大項才應該是成功的意涵。教育應該培養出不同方面的專才,透過專才的培養,使人們能夠安身立命,不只能此,更應該透過教育讓學生理解自己的目標及追求的方向,而非他人一昧的人云亦云。
現階段的技職教育越來越發達的趨勢,可要改變大家對於技職刻板印象並非一朝一夕即可改變的,雖然如此,但我們身為一位教師,就是要了解每一位學生,並且給予每一個人最適切的建議及方向,不可以隨波逐流迷失在這廣大的壓迫性的價值觀中。
所以應該說,教育最重要的問題是人們對於成功的定義太過狹隘,並且這狹隘的概念透過普世價值觀又深植於學生心中,即使學生想要選擇不同於普世價值的職業或是工作,也會因為這廣大的壓力而屈服,這樣嚴重的問題很可惜卻不是我們一句話即可改善。且在社會中,可以觀察到只利用金錢來衡量一個人的所有事物,將會僵化及窄化彼此的關係,人們生活的越來越沒有感情,生活的越來越冷漠,缺少了熱心助人及容忍挫折的能力,這樣的教育方式就算是成功嗎?
因此,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著重於學生人格的培養,而不是著重於成績或是再度培養讀書機器,透過人格的養成,建立學生面對挫折的容忍力並且教導學生,挫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承認錯誤,最勇敢且成功的典範則是受到挫折後再度站起來,且透過一次又一次的重新開始為自己踏出一片天。
留言列表